返回

第五百五十三章 闯王李自成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在经历了简短的拜师后,朱标领着蓝玉离开了道的庭院。
趁着两人独处的时间,蓝玉终于找到机会,将心中的问题问了出来。
“殿下,为何要领着马和,如此大张旗鼓地拜那位和尚为师?”
“那和尚可不是普通的和尚......”
对于道不是普通和尚,蓝玉倒是没有什么异议。
尽管他一开始,确实认为那位名为道衍的和尚平平无奇。
但在经过一阵短暂的接触后,他发现,那和尚确实不简单。
面对着自己凌厉的眼神,那和尚竟然仿佛没事人一般和他对视。
并且,能够被太子殿下如此礼遇,那就说明那和尚肯定有不同凡响的地方。
所以,现在的他很是好奇。
那位名为道衍的和尚,究竟有什么出彩的地方,能令殿下对他这么看重。
“......简单来说,永乐朝的老四,能够登上帝位,与这位大师有着莫大的关系。”
听朱标提及朱棣,蓝玉下意识地眉头一皱。
任何与燕王朱棣有所牵扯的人,他都不喜欢。
不过,能够将身为亲王的燕王朱棣,扶持登上帝位。
这和尚确实有点东西。
“而且,道衍虽身为僧人,但是他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言,加之有后世学识的加持,如今道衍的学识,在大明也算得上首屈一指。
让马和拜道衍为师,也是为了让马和能够尽早地成长起来。”
尽早地成长成长起来?
蓝玉这时忽地记起,他还有一个问题,一直未来得及询问。
“不知殿下为何如此器重马和,难不成这马和有什么独到之处?”
“没错,在永乐一朝,也有一位马和,而那位马和,率领着数百艘船,数万人下海远航......”
听着朱标讲述的蓝玉,颇为无语地撇了撇嘴。
他还以为是什么事呢。
下海远航算什么?
在蓝玉前方行走的朱标,似乎是猜到了蓝玉心中所想,他不疾不徐地说道。
“你可别小瞧马和,尽管我大明船队的首次航行,是轮不到马和的。
但不出意外的话,将来的马和,势必会成长为我大明船队的领头人,为我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,获取海量的收益。”
在海外开疆拓土......
蓝玉对此很是怀疑。
因为这件事闻所未闻,以往的朝代也没有此等先例。
至于获得海量的收益......
“殿下,海量的收益是否言过其实了。”
“这可不是言过其实,在唐宋时期,海上贸易就已经获得了不菲的收益。
只是,我大明因为要面对北伐以及倭寇的问题,所以并没有像以往的朝代那般派出船只远航,而是选择了禁海。
但是不久前,父皇已经下定了决定,要清除倭寇。
所以,海上贸易也算是正式提上了日程。
况且,你昨日在武英殿中,应该也见到孤身后的那幅地图了吧。
那幅地图乃是孤从后世店家那获取的,它上面包含了当今世上那个所有的势力。
因此,它又被称作世界地图。
而在那副地图上,你会发现,我大明仅仅是偏安一隅。
孤的计划是,将来,在开展海上贸易的同时,一步步在海上开疆拓土,最终,使我大明实现‘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明'!
而在这过程中,马和乃是重要的一环。”
倘若说获得海量利润,蓝玉倒不是很感兴趣。
但是,如果说开疆拓土,蓝玉兴趣很大。
而且,一想到太子殿下刚刚提到的话,蓝玉便感觉到热血沸腾。
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为明土!
与这相比,马和之事又算得了什么呢。
“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!”
“这件事不急,对蓝玉你而言,现在最主要的任务,就是拿下日本。
拿下日本后,北伐之事便可提上日程。”
蓝玉听到这话,原本低着的头瞬间抬起,他的脸上涌现出一抹狂喜之色。
他从太子殿下的言语中,得到了一个内幕消息。
将来,他会是北伐的一员!
而且,说不定..…………
“是,臣绝不辜负殿下所托!”
蓝玉已经决定,要将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!
崇祯九年,陕西承宣布政使司,巩昌府,徽州城。
距离徽州城约莫三四里开外,正有一行三人在官道边上休整。
为首之人乃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,身材魁梧,面容刚毅。
头戴一顶草帽,身着一身破洞的粗布衣服,看上去就和一位普通老百姓无异。
可细看下来,尽管男子脸上沾着些许泥土,但其双目炯炯有神,正在不停地打量着四周环境。
此等神态,绝不会出现在一位大灾之年的普通老百姓身上。
事实上,男子也确实不是一位普通老百姓。
他名为李自成。
起义军称呼他为闯王,明军一方称呼他为闯贼。
而在李自成的身后,还跟着两位与他打扮得差不多的人。
其中一位与他年纪相仿,但高大威猛,膀大腰圆。
他乃是李自成手下头号大将,刘宗敏。
而另一人,较之李自成与刘宗敏都要年轻得多。
他名为李过,乃是李自成的侄子。
尽管看上去只有二十岁,但是他坚毅的眼神表明他有着远超他年龄的经历。
坐在路边休息的李自成,咬了一口手中硬得如铁一般的饼,眉头紧锁。
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,即便是如今的他,还是感觉到悲从中来。
崇祯九年年初,他与舅父高迎祥进攻大明各地。
原本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,即便他们军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百姓,但在他们一往无前的势头下,明朝那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的士兵,在他们的攻击下如土鸡瓦狗一般一触即溃。
但是,偏偏发生了意外。
按照舅父的计划,是准备一路长驱直入,直取西安府的。
可是,在进攻途中,舅父被一位名为孙传庭的明军将领伏击,被俘虏后,押到京师处死。
之后,舅父一众手下来投靠与他,将他迎为了新一任的“闯王”。
不过,他这“闯王”还没有当多久,就遭遇大败。
明朝朝廷竟然调集了一些他耳熟能详的将领,例如卢象升,洪承畴等人,不遗余力地围剿他。
尽管他有两万之众,但是在这几位明朝将领的合力打击下,他寡不敌众,惨遭大败。
不仅只逃出了百余人,就连妻女也被明军所抓。
最终被迫率领残余部队,进入陇山避难。
这是他加入起义军以来,第一次遭遇此等大败。
这场大败,令他从一位执掌万人的起义军首领,变为了孤家寡人。
但,一场失败并不能打击到他!
不仅是为了自己,更是为了舅父,以及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!
所以,时隔一段时间,他又重新出山。
而他此行出山的目的,总共有三个。
其一,借此出来打探一番附近的局势如何。
其二,尽管藏在山里尽管很安全,但是这么多人吃饭可都是问题。
因此,他带人出来看看,附近的城池中可有粮草。
如果确定有粮草,那他便率人攻入城中,杀官吏豪绅,抢夺粮草。
其三,如果有可能的话,还需要吸纳一些灾民,扩充队伍。
这对他而言,倒是没什么难事。
因为在这个灾荒遍地的时期,最不缺的就是灾民。
只要他振臂一呼,拿出“闯王”的名头,那他便可以迅速聚起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。
将嘴中咀嚼了半天都没软化的饼咽下,李自成来到河边,捧起河中的水喝了几口。
他身后的刘宗敏与李过见状,明白是时候该动身了。
于是他们也来到河边喝了几口水。
待饮水完毕,李自成下达了命令。
“走吧,出发前往徽州城。”
不过,等他们重新回到官道,就见到不远处,走来了一支十几人的队伍。
看着一行人步履蹒跚的模样,李自成大体上能够猜到,这是一伙灾民。
问题是,在他休息的这段时间,已经看到有好几拨人从他面前走过,而他们的目标,似乎都是不远处的徽州城。
直觉告诉李自成,徽州城中可能有事。
想到这,他几步之间,来到了逃难队伍的前方。
“诸位此行也是要前往徽州城吗?”
队伍前列一位身形瘦削的中年男人,抬头看向拦在自己身前的李自成,微微点头道。
“正是。”
“不知徽州城中发生了何事,我今日见到不止一支灾民队伍朝着徽州城的方向行进。”
李自成的问题问得男子一愣。
“你不知此事?”"
为了打消男子心中的顾虑,李自成解释道。
“我刚与身边人逃难来到徽州县,因此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?”
面对着李自成的解释,中年男子似乎是相信了。
“前几日,从徽州城中传来传出消息,说朝廷派人来赈灾了,大抵上是听到了这个消息,所以很多灾民,都前往了徽州城。
我等是隔壁县的,也是听到了这个消息,这才赶往徽州城。”
朝廷派人赈灾?
李自成撇了撇嘴,对此很是不屑。
他当即就觉得,此事是谣言。
因为现在大明境内可谓是天灾横生,朝廷根本就没有能力赈灾。
如果朝廷真的能够派人赈灾,那就不会有这么多灾民了!
不过,他说不定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。
如果,这是朝廷的诓骗之词,那当场势必会有许多不满的声音。
倘若运用得当,搞不好今日就能拿下徽州城。
“那我们一同前往如何?”
“这自然没有问题。”
李自成三人跟随着十几人的队伍,行进了大约两里地。
然后,李自成就看到了令他瞠目结舌的一幕。
根据他的估计,他现在距离徽州城城门大约有两里地的距离。
可是,他的面前,赫然是十几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。
“看样子,传言是真的,朝廷真的派人赈灾了!”
先前与李自成谈话的男子,自言自语了一声,随后忙不迭地加入到了一个看起来人少的队伍中。
李自成见状,眉头紧皱。
难不成,真的是赈灾?
“好香啊。”
“是啊,好像不止是粥的香味,还有其他的味道。”
“别管是什么,只要能够让我填饱肚子就行,我已经有两日滴米未进了。
“大家伙都差不多,不仅我们陕西,就连隔壁的山西,也是旱灾,虫灾连着上,大家伙都活不下去。
不过,幸好,陛下将赈灾粮派发了下来。”
感受到队伍前方飘来的食物香气,排队的人心中大定,甚至已经开始了交头接耳。
李自成听着灾民们的交谈,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香气,肚子也是发出了“咕咕”的声音。
即便如此,李自成还是有些不信邪。
大概排了两刻钟的时间,李自成终于看到了赈灾现场的具体情况。
在队伍前方,有着十几口大锅,里面正“咕嘟咕嘟”冒着热气。
随着李自成的定睛细瞧,他眼睛圆睁,满脸的难以置信。
锅中煮着的,不是连粒米都没有的米汤,而是能够清晰地看到锅中大米的粥!
而现在,场上竟然有那么多口粥。
这是有多少的粮食啊!
今日太阳莫不是打西边出来了,朝廷竟然真的施粥了!
等等,那又是什么玩意?
李自成见到地上堆着一些不属于粥的玩意。
拳头大小,黑不溜秋,黄不拉几。
在李自成愣神的片刻,他已经来到了施粥的队伍前方。
不过,因为李自成先前就抹了点泥土在脸上,因此,施粥的士卒倒也没有认出他来。
“吃什么?粥,土豆还是番薯?”
李自成看着眼从未见过的土豆与番薯,最终还是选择了粥。
“有碗吗?”
“没有。”
得知李自成没碗,士卒倒也没有什么废话,直接拿过旁边一只被舔得干干净净的碗,盛了一碗粥,交到了李自成的面前。
李自成下意识地接过碗,退至一边。
看着手中冒着热气,能够清晰见到碗中米的热粥,李自成也顾不得什么,直接端起喝了一大口。
随着一口热粥下肚,一股温热的力量从李自成的肚子里传递到四肢百骸。
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吃饱的李自成,顿时恢复了不少气力。
不多时,刘宗敏与李过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。
只不过,两人与李自成不同。
李自成是盛了一碗粥,而刘宗敏与李过两人则是一个土豆,一个番薯。
“你们没选粥吗?”
“闯王,听说这两物较之粥更加好吃,而且个头也不小,所以我们就一人选了一个,闯王你尝尝。
刘宗敏将手中冒着热气的番薯掰下一小半,递给了李自成。
李过也是如此。
“那你们先喝口粥。”
将粥递给刘宗敏的同时,李自成从两人的手中接过一小块的番薯与土豆。
李自成先行吃下番薯,紧接着他眉目微动,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。
口感软糯的同时,竟然还有香甜的味道。
这玩意竟然如此好吃?
“不知这两物为何?”
“闯王,我手上的这个名为番薯,补之(李过)手上的名为土豆。”
“番薯?土豆?"
李自成盯着手中仅剩的一小块土豆,摇了摇头。
这两物他都没有听过。
奇怪,明朝朝廷究竟从哪里弄来的这些玩意?
想了十几息的时间,李自成放弃了继续深究,而是将手中的一小块土豆塞入口中。
嗯......和番薯一样的口感。
少了一点甜味,多了一点细腻。
将手中之物完全解决的李自成,在感到有些许饱腹的同时,开始打量起四周的环境。
然后,他发现一个问题。
无论是维持现场秩序的士卒,亦或者是施粥的士卒,其精神面貌绝不是以往那种被他一击即溃的士卒能够拥有的。
同样,也不是徽州城能够拥有的。
此等士卒,他只在将他打得大败的卢象升,洪承畴手中见过。
难不成,徽州城中,来了一位大人物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边军悍卒
三国:我不是刘辩
大明:哥,和尚没前途,咱造反吧
[红楼]明初种田指南
风起明末
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
被贵妃配给太监当对食后
风起宁古塔
大唐之最强皇太孙
双靥
樱笋时
隆万盛世
后宫的终点是太后[综穿]
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