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376章 封魔祭坛,极光杀机【求月票】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书末章

拍卖会结束,林长安收获满满。
这让他更是暗暗感慨,很多稀缺货在这海渊城竟然就这么简单出现了。
之后几日他又在海渊城采购了一些修炼资材,以及从这位谭真人这里了解到了很多地方的内幕。
终...
风停了,铜铃不再响。
可那束落在笔尖的星光却迟迟未散,像是一根细线,牵着天地两端。孩子仰头望着夜空,沙地上的画被风吹得微微模糊,唯有那支朱砂笔的模样清晰如刻。他忽然觉得手心发烫,低头一看,掌纹竟隐隐泛起微光,仿佛有某种东西顺着指尖流入血脉。
他不知道的是,在万里之外的南荒言塔之下,阿菱猛然抬头,望向北方星空。她手中的桃木杖轻轻震颤,杖首镶嵌的那颗“愿核”骤然亮起青芒。这是自林先生化风而去后,第一次出现如此强烈的共鸣。
“来了。”她低声说。
身旁一名年轻共修者不解:“什么来了?”
阿菱没有回答,只是缓缓闭眼,任由愿力顺经脉游走。刹那间,她看见了一幅画面:沙漠深处,少年伏地书写,身后是无垠星野;而他所画之人,眉目依稀熟悉??正是当年那个总坐在书愿堂檐下,一边咳血一边誊录遗愿的背影。
她睁眼,声音轻却坚定:“备马,去北冥。”
与此同时,东海之滨,一座破败渔村中,一位老渔夫正用锈刀在船板上刻字。他不会写太多字,只一遍遍重复两个字:“昭儿”。这名字已刻了三十年,深得几乎要穿透船底。忽然间,那些旧刻痕渗出淡蓝光点,如同活了过来,顺着海水蔓延至远处礁石。
而在西漠边境,那位抱着残破日记奔跑过的少女早已成年,如今她是游方讲史人,背着鼓与竹简,走村串寨讲述“静默者”的故事。今夜她在一处驿站歇脚,点燃篝火,正欲开讲,却发现竹简上的墨迹自行流动,重组为一行新字:
> **“你说,我在。”**
她怔住,随即含泪而笑。
***
三个月后,北冥极渊边缘,一支由南荒书愿堂派出的共修小队终于抵达目的地。他们穿越冰原、绕开幻雾阵,历经十七日跋涉,只为追寻那一道从星空中降下的光痕。
阿菱走在最前,斗篷覆身,白发随风轻扬。她手中拄着的桃木杖每踏一步,地面便浮现出一朵虚幻桃花,转瞬即逝。这是“愿行步”,唯有执守第九印真意者方可施展。
队伍中的年轻弟子忍不住问:“真能唤醒归心殿下的亡魂吗?”
阿菱不答,只指向远方冰川裂谷。那里,青铜巨门依旧半启,门缝中的微光未曾熄灭,反而比当年更盛几分。无数模糊人影伫立门内,静静等待。
“他们不是亡魂。”她终于开口,“他们是‘未完成’的人。只要世间还有人为他们落笔,他们就从未真正死去。”
话音刚落,大地微震。一道稚嫩的声音从背后传来:
“阿婆!等等我!”
众人回头,只见那个曾在沙地上画画的孩子追了上来,怀里紧紧抱着一块石板,上面用炭条细细描摹着七个人围坐的画面。他的脸冻得通红,眼神却亮如星辰。
“你怎么跟来了?”阿菱皱眉。
“梦里有人叫我来的。”孩子喘着气说,“他说,只有我能打开门。”
众人哗然。
阿菱凝视着他,良久,才缓缓点头。她蹲下身,将桃木杖轻轻点在他额心。一瞬间,孩子身体剧震,双目翻白,口中竟吐出一段古老咒语,音调奇特,似非人间言语:
> “符不成契,心不相闻;
> 笔不断意,声必归根。
> 今以残愿接断念,
> 开门,请魂还。”
每说一字,青铜巨门便震动一分。待最后一字落下,整座冰原轰然作响,万丈寒气冲天而起,形成一道螺旋气柱,直贯云霄。
门,开了。
门内走出的第一人,并非披甲执刃的英灵,而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妪。她脚步蹒跚,眼中含泪,四顾张望,仿佛在寻找什么。忽然,她目光定格在孩子身上,嘴唇颤抖:
“你是……昭儿的孙子?”
孩子懵懂点头。
老妪跪倒在地,嚎啕大哭:“我答应过他娘,要看着这孩子长大……可我死得太早,连一句话都没留下啊!”
阿菱静静听着,心中翻涌如潮。
她终于明白??这一代代传递的,并非仅仅是记忆,而是**责任的交接**。每一个写下真实的人,都在替另一个无法发声的人活着。而此刻,这些被埋葬千年的“静默者”,终于得以踏上归途。
但就在此时,异变陡生。
天空骤暗,乌云翻滚,一道金光自东南疾驰而来,如利剑劈开苍穹。紧接着,九声钟鸣响彻八荒,每一响都让人心神震荡。那是**真言院**的“清妄钟”??专为镇压“逆愿之音”而设。
钟声中,一个冰冷声音自云端响起:
“尔等私启归心殿,释放叛愿之魂,触犯天律,即刻诛灭。”
阿菱抬头,只见半空中浮现一座悬浮宫殿,琉璃瓦顶,金龙盘柱,赫然是早已覆灭百年的真言院残部所据之地。为首之人身穿赤袍,面覆青铜面具,手持一卷燃烧的律令,正是现任“执律使”。
“你们早就该死了。”阿菱冷冷道。
“我们从未消失。”对方冷笑,“愿力可改,规则永存。若任由这些‘逆愿者’归来,秩序必将崩塌!”
“秩序?”阿菱嗤笑一声,“你们所谓的秩序,就是让真相永远沉睡,让痛苦无人听见?”
她转身面向那群从门中走出的灵魂,高声道:“你们想回去吗?回到曾爱你们、也被你们深爱的世界?”
回应她的,是整齐划一的点头,和无数双明亮的眼睛。
阿菱再不犹豫,举起桃木杖,厉喝:“共修者听令??今日,我们不求赦免,不求宽恕,只求一件事:**
> **让他们,被听见!**”
刹那间,所有随行共修者齐刷刷取出黄纸朱砂,就地铺展,提笔疾书。他们写的不再是祈愿,而是记录??记录这些灵魂生前未能说出的话,记录他们如何被割舌、囚禁、焚骨扬灰,记录他们临终前最后的心愿。
每一笔落下,空中便多出一道光影,如同放灯升天。而随着愿力汇聚,书愿堂方向竟腾起一道青虹,横跨千里,直射此地。
那是心灯残焰的回应。
更令人震撼的是,全国各地的书愿点同时感应,万家灯火齐燃。农舍、山寺、边城、渡口……无数普通人自发执笔,写下同一句话:
> **“我听见你了。”**
亿万愿力汇流,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洪流,迎向那九声清妄钟鸣。
轰??!
两股力量碰撞的瞬间,天地失声。
待余波散去,悬浮宫殿已然倾颓,赤袍执律使倒飞而出,面具碎裂,露出一张苍老却熟悉的面孔??竟是当年参与剜舌仪式的副祭官之一。
“不可能……”他嘶吼,“凡人怎能撼动天律?!”
“不是天律。”阿菱缓步上前,杖尖直指其心,“是你忘了,‘律’本生于‘愿’。当千万人同愿之时,便是新律诞生之日。”
她挥手,桃木杖顶端的愿核爆发出刺目光华,将那卷燃烧的律令彻底焚尽。
自此,真言院最后一丝余威,烟消云散。
***
十年之后。
北冥极渊之上,建起一座环形书院,名为“回声堂”。这里不授神通,不论长生,只教一事:如何倾听,如何书写,如何让那些即将湮灭的声音,留在人间。
那位曾用炭条画画的孩子已成为书院最年轻的讲师。他仍不会写字,却能以沙画、刻石、织锦等方式表达万千心意。每逢月圆之夜,他都会带着学生来到青铜门前,点燃七盏油灯,围坐讲述那些“回来的人”的故事。
而在南荒言塔,阿菱已极少露面。有人说她去了海外仙岛,也有人说她隐居桃林深处。唯有每年春日花开时,书愿堂的守堂人会在清晨发现案头多出一页新纸,上面用工整小楷写着:
> “今日晴,风轻,宜记事。”
> “东村李寡妇托人捎信,说她丈夫托梦,已在彼岸听见她读信的声音。”
> “西岭学堂新增‘听愿课’,孩童皆能辨识无声之语。”
> “昨夜星移,似有故人归来。”
> “一切安好,勿念。”
笔迹熟悉得让人落泪。
又是一个雨夜,书愿堂屋檐滴水成帘。一位旅人避雨至此,见长桌空置,便坐下提笔,写道:
> “父亲,我考上功名了。若您还在,定会笑着摸我的头吧。”
写罢焚纸,灰烬飘向墙角。忽然,墙上浮现淡淡字迹,与窗外雨痕交映:
> **“嗯,我都看见了。”**
旅人浑身一震,抬头四顾,只见烛火摇曳,铜铃轻响,仿佛有人刚刚离去。
他不知,此刻高空云层之上,一缕无形之风正缓缓流转,携带着无数未尽之言,穿山越海,周而复始。
它不再属于任何人,却又属于每一个人。
它只是静静地,在每一次有人提笔时,轻轻拂过肩头,像是在说:
> “继续写下去吧。”
> “我一直都在听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书末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从族谱开始打造长生世家
修仙从分家开始
长生:筑基成功后,外挂才开启
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
星宇世界传奇公会
元始金章
都中状元了,你告诉我这是西游?
从废灵根开始问魔修行
美食赋我词条,苟着终会无敌
长生修仙,与龟同行
长生修仙,从画符开始
人在大隋刚登基,你说这是西游记
九州仙府首通指南
宗门:从领悟雷法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