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妤不知高盛是否毙命,还要再刺,但水流突然湍急,她竟也稳不住身形,之前刺高盛那两刀也耗力太多,不由浮出水面歇气。
这时才知,不知为何,水竟往东在流。
她无力抵抗水流,只能顺水而下,也就在这时,失去了高盛的身影,不知他是断气沉入了水底,还是去了别处。
岸上早已一片沸腾,大呼小喝,之前同行船上也有人跳下来去寻高盛。
直到几乎力竭时,她听见一人喊:“决堤了,东大湾决堤了!”
她才知,竟是连日阴雨,这碧罗湖决堤了。
竟在这时候!也不知高盛断气了没。
可惜她寻不见高盛的人,也无力再游回去,甚至她自己也可能在这湍急水流中丢掉性命,只能尽量寻水流平稳处上岸。
顺水漂了许久,眼看马上到决堤口,那般水流下,很可能就溺水了,正在着急时,看见前面一棵垂柳,枝条垂入水中,离岸稍远,是绝佳的上岸机会。
她立刻使出全身力气往那柳树斜游过去,水流越来越急,她以最后的求生意志抓到了那柳条。
然后便将柳条死死拽住,一边喘息,一边努力靠近岸边。
最后她从一片荆棘丛中爬上岸,瘫在草地上,几乎要死过去一样。
就在她大口喘息时,一阵脚步声传来,她抬眼一看,却是四五名西凉兵。
她连忙就想逃,那几名西凉兵立刻冲过来,朝她拔刀。
司妤厉声道:“我乃永宁长公主,胆敢犯上者,诛九族!”
那几名西凉兵迟疑了,将她围在原地,其中一人则立刻往回跑去。
没一会儿,那跑走的士兵来了,带着李风华。
李风华拿士兵刀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布来,立刻吩咐道:“塞住她嘴,立刻带走!”
“来人??”司妤只叫了一声便被制住,士兵将布条绑住她嘴,带着她从树林后离开。
碧罗湖边仍是一片乱,但所有人都是两样目的,找到公主和太尉,只是有人是为救,有人是为杀,可惜今日是为祭拜高丰,兵力都由高盛所派,沿岸都由他们所把控。
司妤被李风华迅速带回了太尉府,显然李风华不准备杀她,但也不能将她放走,于是先将她囚禁,命人严加看管,自己则匆匆出去。
司妤到此时还活着,对她来说已是意外之喜,但她十分担心高盛,毕竟没亲眼确定他断气。
不知过了多久,她听见外面有喧闹声,下意识便知是他们找到了高盛,只是不知道是找到的尸体,还是活着的人。
这种喧闹过了一会儿渐渐安静下来,但随即一阵大踏步声往这边而来,她面前的房门突然被撞开,卢慈提刀进门。
“今日我便杀了你,替我大哥报仇!”卢慈说着举刀朝她冲来,李风华随后而来,急忙将他抱住:“不可,卢将军,不可!”
卢慈道:“为何不可,杀了她,罪名我一人担着!”
“如今太尉重伤,安朝烈联军就在城外,朝中又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动,此时杀公主,落人话柄,以致人心浮动,对太尉有百害而无一利!”李风华力劝。
此时陈滔也过来拉卢慈,卢慈急道:“那现在怎么办,难不成就这样干等着?”
李风华道:“不能干等,要召众部将来从长计议,尽早防备朝内外变故,然后等太尉醒来!”
卢慈被他劝住了,恨恨看向司妤。
司妤想知道高盛是否真的只是重伤,便有意道:“你们不必妄想,我们的刀中都碎了毒,高贼必死无疑。”
“我现在便让你必死无疑!”卢慈说着就再次提刀,陈滔将他拦住,李风华一边沉眉看一眼司妤,一边道:“快带将军出去,太尉未醒,绝不能动公主。”
随后三人匆匆离去,似去商议大事。
司妤确定高盛果真没死。
她便担心这样,这是夏天,她们穿的衣服都单薄,藏不了武器,唯一能动心思的便是鞋子,可她的脚小,那刀又不能做得过长,只能做一把小匕首。
扎胸口那一刀偏了,割喉那一刀他往后避了一分,她总觉得也不够深。
如今看来,大概是没割开喉管,便只能盼着刀上的毒有点用,能将他毒死。
高盛寝房内,围着一圈人,已乱成一片。
王小桃守在床边垂泪,听后面一群人争吵。
卢慈要杀长公主悬头未众,李风华反对;陈滔提议要将严淮叫来商议大事,其余人却觉得严淮不可信;外面临汾王手持太后懿旨,要太尉府放了长公主,有人说不如放了,但卢慈与李风华都不允;另,众人都觉得值此关键时候,该派大将去镇
守城外,抵御联军,但卢慈与柴进绪都觉得该对方去……………
总之,高盛命在旦夕,这太尉府却已稳不住了。
大夫道,几处刀伤不深,喉间那一刀也就差那么半分,但在水中失血过多,刀中又有毒,虽说泡了水,毒性减弱,但终究入了血脉,能不能熬过今晚都难说。
这也是卢慈与柴进绪都不愿去抵御联军的原因,这两人在军中威信最大,地位最高,万一高盛出事,都担心对方趁机上位。
王小桃至傍晚才出来,丫鬟劝她,再不用饭,饭菜都冷了。
她要去用饭,忽然想起来,问:“有人给长公主送饭吗?”
丫鬟摇摇头:“没听说,这边的事大概是卢将军在负责。”
但王小桃知道,卢慈能负什么责,事情太多了,他估计根本不记得有这事。
她说:“先把我的饭菜端过来。”
丫鬟只好去做。
随后王小桃亲自端着自己的饭菜去关押司妤的地方,门口守卫是卢慈心腹,竟不让她进,她道:“把长公主饿死了,要担责的时候你来?”
那守卫便不说话了,由她进去。
房中也没有燃灯,王小桃去燃了灯,这才知道司妤还穿着湿衣,那衣服现在都半干了。
她连忙向司妤行礼,然后将饭菜放在司妤面前,又朝身后丫鬟道:“快去拿两身我的衣服来,还有被褥都拿来。”
丫鬟去了,王小桃恭敬道:“卢将军他们粗心,又有许多公事繁忙,怠慢了公主,公主见谅。”
司妤看看她,又看看面前的饭菜,不知她是什么意思。
如果要下毒,应该也不至于再让丫鬟送衣服和被褥来,所以这是真的给她送饭。
但如果高盛死了,她应该也没有心情来送饭,可见高盛依然活着。
她问:“是高盛让你来送的饭,意图毒死我?”
王小桃不知她是在套话,伤心道:“表叔要能吩咐我做事就好了......公主放心,这是我的饭菜,没毒。”
司妤便明白高盛没死,但也没醒。
她坐下来用饭。
当然要吃,只要上天不让她死,她就不会死。
王小桃不知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。
公主杀了表叔,她理该恨公主,但又很明白,之前的确是表叔霸占公主,要不然公主怎么会要杀表叔?
所以事情还是如她猜想的那样,宋之间喜欢公主,公主喜欢宋之间,但表叔霸占了公主,并强迫宋之间和自己的侄女成婚,甚至也用强兵控制了京城,便是长公主也无可奈何,最后宋之间和长公主纷纷朝表叔下手。
表叔真的要造反,她不知道为什么表叔要这样,但她注定是表叔这一边的,只能和表叔站在一起。
表叔如果醒了,会杀了长公主吗?
作为表叔的侄女,她觉得应该;作为女人,她却又能理解长公主。
甚至她也没想到,如此柔弱美丽的长公主,竟也有那么干脆果断的一面。
司妤再没有多的话,安静吃完饭。
到丫鬟拿来衣服,王小桃便收了食盘,让她换了衣服休息,稍后她也会让人送水来。
司妤能猜到,卢慈这些人估计把她关在这里就没管了,杀不杀她,放不放她,他们也无法作主,送饭送衣服是王小桃自己做的。
她道:“多谢县君。”
虽是说谢,但态度一如继往的冷清。
王小桃朝她行礼告退。
这一夜过得十分焦灼,司妤没怎么睡。
一夜没听到过分的动静,这证明高盛的情况仍是一样,没有在半夜突然死去或是半夜突然醒来。
果然,第二日有丫鬟来照常给他送吃的。
等到中午,她听见了外面是嘈杂声,似也有叫骂声,但听不真切,再一会儿,便有大军齐踏步的声音,全聚集在太尉府外面,似是两军对阵。
她猜到了,定是宫中或朝廷来要人,勒令他们放了她,但卢慈等人不允,所以才有对阵。
但宫里和朝廷能控制的兵力有限,自然不是这些西凉大将的对手,果然到午后,动静就熄了,大军散去。
太尉府这边才逼退临汾王,又有战报传来,称安朝烈等人全军出击,朝京城攻来,陈州已失守,城外急需援军。
卢慈急召李风华等人来商讨,人才刚到,又有新的战报来,沙河口失守,西凉军溃败,正逃往城中。
很明显,联军是知道了高盛被长公主刺杀的消息,所以趁机大举进攻,而西凉军这边迟迟没有防备,相争不下,又因高盛性命垂危,致使唤人心涣散,无心恋战,便节节败退。
而且朝中都在传高盛已死的消息,平时安静的朝臣已然出动,譬如汾临王便召集千余人,要太尉府放人;众多朝臣聚集于少府卿李固言府中密谈,似有所图谋………………
府上众人一合计,最后得出个结论:不如撤回西昌。
第一,这是高盛当初就定下的策略;第二,联军马上攻进城,西凉军群龙无首,腹背受敌,保住兵力最为要紧。
李风华也不反对,这两日他也看出来了,卢慈与柴进绪并不对付,太尉还没断气就已吵吵了这么久,要真有意外,这两人一定不能同心。
于是当即就往西昌方向撤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