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有人胆敢直呼自己的名讳,一抹不快之色浮现在嬴政的脸上。
尽管已经大致上猜到了来人的身份,但嬴政还是眉头紧皱地转过头,直直地盯着农家乐入口。
与此同时,身着银白色甲胄的项羽,大步迈入农家乐中。
其身后,还跟着随他一同前来的范增。
不过,刚一进门,项羽的步伐就停了下来。
因为他见到,食肆的院中,除了昨日的熟人以外,还有着几位陌生的男子。
其中一位男子,身着一身华服,坐在长凳上,正用一双凌厉的眼神望着她。
联想到昨日店家所言,一个名字骤然出现在他的脑中。
不过,还未等他开口,他便从对方的口中,听到了自己的名字。
“项羽!”
初见项羽,嬴政不由自主联想到史书中记载的有关项羽一事。
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,八年后,他将会迎来第五次东巡,也是最后一次东巡。
这次东巡,他来到了项羽所在的会稽郡。
就在他乘船渡江之际,恰逢项羽与他的叔父项梁在岸边观看。
见到这一幕的项羽竟然说,彼可取而代之。
这句话实在是太过嚣张!
与项羽相比,刘邦那句“大丈夫当如是”,则让他很是满意。
这也是他更倾向于刘邦而非项羽的原因之一。
随着嬴政口中缓缓吐出“项羽”二字,项羽也不甘示弱地眯起眼睛,直视嬴政。
“嬴政!”
顿时,一股剑拔弩张的氛围,在院中蔓延。
见情况有些不对,张泊站了出来。
“项羽,你来的正好,刚好嬴政在此,现在你可以将你的诉求同嬴政说说了。”
张泊此举,也算是提醒项羽,他叔父的“命”在嬴政手里,让他别做傻事。
事实证明,张泊的言语确实有着不俗的效果。
项羽收起了紧绷的神色。
当前他确实应当以叔父为重。
想通这一点后,项羽继续迈动步伐,朝着张泊走去。
嬴政这时注意到,项羽的身后,还跟着一位年过七旬,发须皆白的老者。
结合着店家这的规则,嬴政骤然想到一个名字。
范增!
作为项羽帐下首席谋士,范增可谓是谋划了不少的事情。
例如提议将楚国后裔熊心立为王,以获取原楚国的民心支持。
项梁遵循了范增的建议,使得楚国一跃而成为了秦末反秦势力中最为庞大的一股势力。
又比如为项羽提出鸿门宴,想要在宴席上除去刘邦。
不过项羽脑子有问题,他最终都没有对刘邦下手。
而范增的到来,算是出乎他的意料。
原本,依照他的设想,将项羽忽悠住,那是手拿把掐。
可如今范增的到来,无疑会使此事徒增变数。
在嬴政考虑的间隙,项羽已经领着范增,来到了嬴政的跟前。
按照项羽的想法,他是打算和嬴政紧挨着坐下的。
因为如果他选择避开嬴政,那岂不是说他怕了嬴政?
可一想到叔父一事,项羽还是压制了自己冲动的想法,另寻一只长凳坐下。
坐下的项羽,并未第一时间开口,而是打量着今日出现在场上的陌生人。
然后,他便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。
“张良?”
对张良,项羽并不陌生。
秦末,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,先秦时期的各诸侯国纷纷复辟称王。
而六国中,唯有韩国没有立自己的王。
于是张良找到叔父,提出立衡阳君韩成为韩王。
叔父同意了此事,并让韩成与张良一道去收复韩国故地。
不过,听说韩成与张良这一对君臣收复故地的进程似乎并不顺利。
思绪回到现在,望着坐在嬴政身侧的张良,项羽的脸上写满了疑问。
今日,嬴政竟然将秦朝的张良带来了后世?
按理来说,两人应当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啊。
既然嬴政来过后世,那他应该知晓始皇二十九年,张良针对他的刺杀一事。
可嬴政不仅能够容忍张良活下去,竟然还将之带来后世?
嬴政的脾气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?
至于张良。
张良乃是韩国贵族,其祖父、父亲连任五任韩国国相。
而嬴政灭亡了韩国,所以张良应当同他一样,与嬴政有着灭国之仇。
绝不该像现在这般,堂而皇之地跟随在嬴政的身侧。
这是什么情况?
难不成说,始皇二十九年的张良,已经投靠嬴政了吗?
这个秦朝,怎么与他记忆中的不太一样啊。
与项羽的疑惑相同,范增同样一脸不解地望着张良。
不过,很快他脸上就露出了一丝明悟。
依照事情的正常发展,现在的张良应该因为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一事而东躲西藏,绝不可能出现在嬴政的身边。
而造成如今这种状况的原因,想来是因为嬴政知晓了将来之事,从而做出了相应的改变。
历史上的嬴政可不知道张良是博浪沙刺杀他的主谋。
因此,直到身死,他最终也没有能够抓捕到张良。
可如今,嬴政来过后世,那自然知晓张良乃是博浪沙刺秦的主谋,那用举国之力,抓住张良还是比较简单的。
但抓到张良后,将之带来后世又是什么操作?
而且,尽管他与张良的接触时间不长,但是,张良的脾气他或多或少摸清了一些。
就比如通过当年张良向项梁项将军提议,设立衡阳君韩成为韩王,并跟随韩成一同前往收复韩国故地这几件事,便可以看出,张良是一位极有主见,坚韧不拔之人。
像这样的人物,一般是干不出投降一事的。
但是......以嬴政能够将张良带来后世来看,很明显,张良投靠了嬴政。
至于具体原因,他就不得而知了。
或许,这背后有着店家的原因?
当范增脑中思考着这件事的时候,张良已从椅子上起身,朝着项羽拱手道。
“良见过项将军,范公。”
自他上次回去后,始皇陛下便将记载他生平的史书交予他观看。
而在那史书上,他也了解到原本历史上自己一生的经历。
不过,那些都是汉朝自己的经历。
秦时的他,已经与汉朝的自己,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。
而除了自己的生平以外,他还了解到了秦汉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。
包括如今坐在他明前的项羽,以及他身侧的......范增。
说实话,当他得知秦末来人时,他也很是欣喜。
因为秦末时期,也有着一个他。
这就使得他也想前往秦末,去见一见这位秦末的自己。
不过,这得要始皇陛下与眼前的项羽同意才是。
张良的招呼声并未能够让项羽动容。
他看了看张良,又看了看嬴政,将自己心中的问题问了出来。
“张良,看起来,你投靠嬴政了?”
"......"
“项羽,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,总之,经过一番波折后,现在的张良已经能够与嬴政和睦相处了。
如果你想要了解的话,之后我会将具体的过程告知与你。
不过,现在,还是先行谈你与老赢的事情吧。”
虽然从张泊口中得知嬴政与张良能够和睦相处后,项羽很是吃惊。
但张泊后半句话,也令得项羽收回了思绪,不再纠结于张良一事。
“项羽,你的诉求是,让秦始皇嬴政将始皇二十九年的项梁带来后世?”
“是,店家。”
与项羽确定完诉求的张泊,将视线移向嬴政。
“老赢,你的诉求是,让项羽将你带到秦末时期,去解决胡亥与赵高一事。
另外,有可能的话,你会带一些人前往始皇二十九年。”
“是,店家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你们双方可有异议,如果没有异议,那就开始商谈有关细节。”
“店家,我对此并无异议。
项羽迫不及待地给予了张泊回应。
“老赢,你呢?”
“我有异议。”
出乎张泊意料的是,嬴政竟然对此提出了异议。
他一时搞不清楚嬴政究竟是怎么想的。
他可不相信,嬴政会放弃前往秦末的机会。
与此同时,当嬴政说出有异议后,肉眼可见的,项羽眉头一皱。
紧接着,一抹惊慌之色出现在了项羽的脸上。
毫不夸张地说,即便面对千军万马,他都没有这么紧张。
难不成,是嬴政不打算与他做交易了?
那叔父该怎么办?
就在项羽惴惴不安的时候,张开口道。
“老赢,你有什么异议?”
“店家,经过深思熟虑,我发现前往秦末一事,对我而言其实并不算多么重要。
但将项梁带来后世,对项羽而言应该不是可有可无吧。
所以,除非项羽能够拿出让我心动的条件,否则,这个交易恐怕很难进行下去了。”
倒不是说嬴政不想前往秦末,事实上,嬴政恨不得现在就前往秦末!
而他之所以会这么说,是想以退为进,让项羽好好认清自己的位置!
我对你很重要,但你对我,则是不那么重要。
以此来掌握事情的主动性。
对嬴政了解颇深的张泊,一听嬴政这么说,瞬间明白了嬴政的想法了。
虽说嘴上说着不在乎前往秦末一事,但嬴政恐怕比任何人都想要前往秦末。
之所以这么说,就是想给项羽一个下马威。
意识到这一手的张泊决定出来当个和事老。
毕竟,这又不是一锤子的买卖。
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将关系弄他也不好。
再者说,这交易对嬴政来说,其实也很不错了。
除开解决胡亥与赵高以外,还能够给秦朝一个体面的结局。
如果谈崩了,两方都落不得好。
不过,还未等张将话说出口,项羽就迫不及待地说道。
“嬴政,无论什么条件,我......”
项羽话音未落,身侧传传来了一阵苍老的声音。
而声音的发出者,正是跟随着项羽一同前来的范增。
“羽儿!”
听到范增的声音,项羽下意识地将目光移向了身侧的范增。
然后他就见到,亚父正朝着自己摇头。
见到这一幕的项羽有些不明所以。
他不明白亚父朝他摇头是什么意思。
“亚父,这………………”
不过,范增并没有给项羽继续说下去的机会。
而是将头转向了秦始皇嬴政。
“始皇陛下,其实将项梁项将军带来后世,对我等而言也算是可有可无,既然始皇陛下不愿带我们前往,那便算了。”
从先前店家告知他的话语,以及他的分析。
范增判断,嬴政绝不是想不做交易。
而是想打着交易的名头,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这个口子可不能开。
一旦开了,那他们就处于弱势的一方,将会任由嬴政予取予求。
当然,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测。
倘若嬴政真的打算破罐子破摔,那他大不了就舍弃了这张老脸呗。
“亚父!你......”
看着强装镇定的范增,以及他身边一脸急色的项羽,嬴政的嘴角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。
有意思!
范增果然不愧是项羽帐下的首席谋士。
刚刚,项羽明明都已经快要答应他的要求了。
结果,范增却又将问题抛给了他。
其实,原本他也不会提多么过分的要求。
毕竟一旦将要求提得过高,万一谈崩,那真是没地方说理去。
所以,按照他的计划,是准备提一个简单的要求,让项羽好好执行,以此来确认自己的主导地位。
只是没想到,范增竟然出手阻止了。
这下子,反倒是他有些骑虎难下了。
不过,事情没有这么容易结束的。
“行吧,项羽,既然你不愿,那此事就作罢。”
据史书记载,历史上的项羽,那可是不止一次地违背过范增的建议。
因此,以他的估计,只需要稍微激项羽一下,项羽大概率就会不管范增所言,亲自与他谈了。
到那时,让项羽臣服,还不是信手拈来?
事实上,现在的项羽已经急得抓耳挠腮了。
因为他见嬴政的目的,就是为了叔父一事。
尽管嬴政提到了有额外的条件,但是与叔父相比,什么条件都不重要。
......
来此之前,亚父便已经与他做出过约定。
与嬴政的谈判由亚父主导。
可为什么亚父不听听看嬴政的条件,再做定夺,而是直接干脆地拒绝嬴政呢?
难道,是亚父不想要叔父回来?
就在项羽胡思乱想之际,张泊的声音传到了众人的耳中。
“行了,嬴政,你的想法我也理解,说起来,此事对你们双方而言,也算是互惠共利的事情,干嘛弄得如此剑拔弩张?
听我的,你们各退一步,就这样吧。
见张泊发话,嬴政也就放弃了在此事上太过深究,毕竟这也是店家给他一个下台阶的机会。
如果再继续深究下去,恐怕前往秦末一事真要告吹了。
“既然店家都怎么说,那我便给店家一个面子。只是,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