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到多尔衮脸上露出无比惊诧的神情,朱元璋嘴角上扬,不疾不徐地说道。
“朕名为朱元璋!”
“朱元璋?”
经过短暂的愣神,多尔衮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。
“你说你是明太祖朱元璋?哈哈哈,这不可能,你不可能是朱元璋。
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死了两百多年,尸身就埋在你们明朝的南直隶,你怎么可能是他?”
多尔衮大笑着反驳道。
“喂,你们是聋了不成?这人说他是你们明朝的太祖朱元璋,此等大逆不道的话,你们竟然还不将他拿下!”
在自我否定后,多尔衮又望向了周围的一圈明朝士卒,开始叫嚣。
可令多尔衮意外的是,在他如此大声嚷嚷后,四周的明朝士卒仿佛没有听到他说话一样,依然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。
“我知道了,你是高迎祥那样的明朝反贼吧?只是你比高迎祥要聪明一点,为自己编造了一个明太祖的身份,我说的对不对?”
面对多尔衮癫狂的猜想,朱元璋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。
他能够告知多尔衮自己的身份,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。
至于多尔衮信不信,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。
让多尔衮带着疑问,不明不白地死去,想想就让人心情愉悦。
“来人,将多尔衮拉下去凌迟处死。”
历史上,清军南下,对大明造成的那些无法磨灭的伤害背后,都有着多尔衮的身影。
因此,如今既然抓到了多尔衮,那他肯定不会让多尔衮轻而易举死掉的。
听到要将自己凌迟处死,多尔衮立马挣扎起来。
一是对凌迟处死的恐惧,二是他还没有搞清楚眼前之人的身份。
“你究竟是谁......”
多尔衮话音未落,一团布便被塞入了多尔衮的口中。
“呜呜......”
多尔衮还想挣扎。
但是因为身体虚弱,外加两位明军的压制。
心有不甘的多尔衮最终还是被拖走了。
望着多尔衮逐渐消失的身影,朱元璋开口道。
“传朕命令,休整两日后出发,目标盛京!”
清晨的盛京城,薄雾轻笼,晨曦初露。
微风拂过街巷,带来一丝凉意。
与以往热闹无比的盛京不同,当前的盛京人心惶惶,尽显萧瑟。
几乎所有人都知道,明军即将来袭。
盛京九门之一的天佑门。
城门口的士卒,原先志得意满的神情已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忧心忡忡。
“你说,多尔衮大人能够拦住明军吗?”
“这是当然,你也不想想,多尔衮大人是什么人,那可是对阵明军从无败绩的存在!”
“可是,多铎大人与多尔衮大人相差无几,但结果......”
一提到多铎,在场的士卒皆沉默不言。
当初,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大人进攻明朝铩羽而归,他们都没有当回事,只当是阿济格大人轻敌所致。
直到面对明朝的反扑,陛下派出了和硕豫亲王多铎前往迎击。
本来他们以为,此事手到擒来。
有着多铎大人在,定能将明军击退。
可等来的,却是多铎大人兵败身死的消息。
经历了这一事,如今他们对多尔衮大人能够击退明军,也没什么十足的信心。
“看,那是什么!”
忽地,有一人指向远方,引起了众人的侧目。
“那是......阿济格大人!他不是跟着多尔衮大人去抵抗明军了吗,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
“难不成,辽阳城被攻破了?”
“怎么可能,昨日多尔衮大人才派信使回来,说明军攻城,怎么可能短短一日的时间就......”
骑着马的阿济格一刻没有停留,径直冲过城门,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。
盛京皇宫内。
今日的皇太极并非像以往那般在崇政殿处理政务,而是只身一人在太庙内祭拜先祖。
原本,满人是没有太庙这一说的。
皇太极登基后,效仿了一系列的明朝制度。
而太庙也是其中之一。
作为大清宗庙的太庙,前殿供奉着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,后殿供奉着四代先祖神位。
而皇太极今日只身一人来到太庙的目的,是因为建国才数月的大清,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
身为大清开国皇帝的他,必须要尽快做出抉择。
望着太庙内高高挂起的太祖画像。
皇太极负手而立,不知道在想着什么。
“启禀陛下,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求见。”
“阿济格?”
听到阿济格求见,皇太极眉梢挑了挑。
现在的阿济格,按理来说应该在辽阳城,辅助多尔衮守城。
但是,他却回到了盛京。
难道......辽阳城被明军攻下了。
尽管皇太极大致猜到发生了什么事,但他的神情依然古井无波,似乎是早就预料到这一切了。
“宜。”
几息的时间后,阿济格来到殿中,见到了负手而立的皇太极。
“臣阿济格参见陛下!”
阿济格单膝跪地,低头朝皇太极行礼。
“阿济格,既然你回来了,那也就意味着辽阳失守了吧。”
见陛下猜到了辽阳失守,阿济格一阵沉默。
但是片刻后,他还是缓缓说道。
“是,陛下!”
此时的阿济格,脸上写满了愧疚。
曾经的他,也是大清数一数二的勇士。
但在经历了与明军的作战后,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当起了逃兵!
如今,即使陛下惩治于他,他也心甘情愿受罚。
可令阿济格没想到的是,皇太极并未生气,而是平静至极地说道。
“行了,朕知晓了,你下去吧。”
阿济格还想再说些什么,但是他张了张嘴,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出口。
“陛下,臣告退。”
随着阿济格的脚步声逐渐消失,皇太极轻叹一声。
即便他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,但是他没想到,明军仅用一日便攻破了辽阳城。
如果换做是盛京,又能够坚持多久?
想到这,皇太极下定了决心。
“来人,去将范文程喊来!”
范文程,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人。
因为洪武年间先祖犯法,被流放沈阳卫,所以范氏自此就在沈阳定居。
但兴许是身为范仲淹的后人,底子还在,范文程的曾祖曾经被任命为兵部尚书,但是他推辞未去;祖父曾经做到从三品的辽阳卫指挥同知。
不过,等到范文程的父亲时,就没有了官职。
天启年间,努尔哈赤攻下沈阳,范文程成为了俘虏。
他不甘心成为俘虏,于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。
自此,范文程便开始了在后金的崛起之路。
等到大清建立,范文程被皇太极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,负责起草诏书、处理机密文书、外交等诸多重要事宜。
每次商议军国大事,皇太极也都会听从他的意见。
而这次,皇太极也打算询问一番范文程的看法。
随着皇太极的命令下达,两刻钟后,范文程抵达了崇政殿。
“臣范文程参见陛下!”
身着方形仙鹤补子的石青常服褂,头戴一品顶戴着(zhuó) 三眼花翎的范文程,来到殿中后,朝着皇太极跪拜道。
“起来吧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
待范文程站起后,皇太极将他从阿济格那获得的情报,告知了范文程。
“范文程,据刚才收到的消息,辽阳城被明军攻破了。”
“辽阳城被攻破了?”
范文程的脸上满是错愕。
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,昨日,和硕亲王多尔衮才派人给陛下送来战报,说明军已经抵达辽阳。
结果,这才仅仅过了一日,辽阳城就被攻破了?
“没错,朕今日请你来,是想询问你对接下来如何行事有何建议?”
得知自己此行前来的目的,范文程低着头陷入思索。
毫无疑问,辽阳城破,那明军下一个目标,就是身为大清京师的盛京。
盛京能够挡得住明军的进攻吗?
说实话,现在的他也不知道。
如果是以往,说明军能够反攻大清,他只会嗤之以鼻。
要知道,自从后金建立之初,就一只压着明朝在打,明朝根本没有反扑的力量。
结果,谁曾想,就在陛下登基称帝,建国大清之际,明朝竟然一转前期的各种颓势。
不仅击败了多罗武英郡王的进攻,甚至还反攻大清。
一路袭来,甚至已经快要逼近盛京。
如今的范文程很是怀疑,明朝是不是有什么天命在身,不然,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。
不过,范文程也清楚,现在可没有时间给他感慨往事。
如今明军来袭,要么死战,要么和谈。
他自然不希望大清与明朝死战的。
因为一旦死战,以如今大清的国力,那应该是必败无疑。
所以,他更倾向于和谈。
但他也明白,和谈这种事不应该由他来说,而是应该由陛下提出。
因此,最终范文程选择保持沉默。
"......"
见范文程支支吾吾,半晌不说话,皇太极看出了范文程的心思,直截了当地说道。
“范文程,朕欲向明朝和谈,你觉得如何?”
范文程装模作样考虑一番后,点了点头。
“陛下,和谈一事臣以为可行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由你担任此次和谈的使臣如何?”
“啊?我?”
范文程很是意外。
“没错,范文程,你身为汉人,想来应该能够与明军好好商议和谈之事。
至于性命,你也不用太过担心。
两军阵前,不斩来使,不是你们汉人常说的吗?”
尽管范文程因为担心性命,有些不愿意前往。
但是陛下都说的这么明白,只怕此事也容不得他拒绝。
因此,范文程也是当机立断地说道。
“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!”
在范文程离开崇政殿后,皇太极朗声道。
“来人,去将豪格?来。”
豪格,皇太极的嫡长子,被努尔哈赤亲封为贝勒,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因此,在建立大清之初,他也位列开国六王之一,封号和硕肃亲王。
而皇太极之所以喊他的长子豪格来,是有着一系列的事情交代他。
不多时,豪格抵达了崇政殿。
“儿臣参见皇阿玛。”
在让豪格起来之后,皇太极同样将辽阳失守的消息告知了豪格。
豪格也是露出一脸惊容。
镇守辽阳的,可是他的叔叔,大清的和硕亲王多尔衮。
先前他与叔叔多尔衮一同共事过,因此很清楚他这位叔叔的能力。
结果,在他这位叔叔的把守下,辽阳城竟然还失守了。
“阿玛,接下来明军的目标,莫不是我大清的京师盛京?”
“没错。”
“阿玛,我要与明军作战,为死去的叔叔与八旗士卒报仇。”
面对着豪格额主动请缨,皇太极摇了摇头。
“豪格,出战一事用不着你考虑,现在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。”
“更为重要的事?”
“没错,我命你率领一部分族人,前往赫图阿拉。”
虽然与明军和谈成功,能够避免亡国的危机。
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将希望全都寄托在和谈上。
他要做好和谈失败的准备。
赫图阿拉,乃是后金的建立之地,远在盛京的北方。
如果谈判破裂,那他的长子豪格,也可为女真一族保留一些火种。
待到将来,明军在辽东式微,他女真一族便可再度崛起。
不过,考虑到明军可能会追着不放,皇太极补充道。
“当然,赫图阿拉并不是终点,必要时还需要北上。”
“阿玛,这是让我逃跑?”
豪格一脸的不情愿。
身为大清的勇士,他不想逃跑!
“这并非逃跑,而是保存实力,用汉人的话说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
汉人!又是汉人!
豪格想不明白,为什么他的阿玛会如此推崇汉人。
用汉人的官员,用汉人的制度......
“阿玛,如果我大清将士同心协力,难道就没有与明军的一战之力吗?”
皇太极并未回答豪格的问题,而是摇了摇头。
当下的明军即便是他也看不懂。
好歹他在成为皇帝前,也是与明军交战过的。
即使是曾经在辽东地区叱咤风云的袁崇焕,都没有给到他太多的压力。
但是,现在的明军,已经不是给他压力这么简单了,那压迫感甚至让他感到窒息。
一日拿下多铎,一日拿下多尔衮。
那拿下由他镇守的盛京,又需要几日呢?
所以,为了保险起见,他必须做足准备。
“行了,此事要再提,下去准备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