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等规模的队伍,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?”
因为秦军开道,所以原本路上的行人也被迫被挤到了道路两边。
秉承着看热闹不嫌事大,行人们三三两两开始了议论。
“这是肯定的啊,你看到那位骑在马上,行走在队伍前列的那人没有,那人是九卿之一的卫尉章邯!
而且,他身后的那些身着黑色甲胄的士卒,也不是普通的士卒,而是我大秦最精锐的秦锐士。
“你说的莫不是能够正面击败魏武卒,自建立起就从无败绩的秦锐士?”
“没错。”
“看他们的目标,是护送队伍中央的那辆马车。
不知由卫尉章邯领导,外加数百位秦锐士的护航,马车中坐着的会是谁。
难不成是陛下?”
“不可能是陛下,陛下出行的规模可要比这大得多,至于究竟是谁,这就不得而知了。
但是,可以肯定是位大人物。”
与此同时,马车内。
这辆马车内部空间极大,毫不夸张地说,容纳十余人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而目前,马车内仅有两人。
一人是秦朝治粟内史郑国,另一人是被“请”到咸阳的张良。
此时的张良,正掀开窗唯一角,观察着路上的街景。
而郑国就坐在张良对面,静静地望着面前的张良。
大概过了一盏茶的时间,张良缓缓地放下了窗帷。
“子房,经过这些时日的跋涉,想来你也见识过秦朝的强盛,不知你觉得如何?”
郑国微笑着与张良说道。
此时的张良神情凝重。
因为他深知,郑国说的的确是事实。
曾经一统六国的秦国,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,如今较之以往,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强大。
18......
“即使如今的秦国无比强大,那又如何?
依照如今嬴政的暴虐程度,想来过不了多久,百姓们就会忍受不了秦国的暴政,斩木为兵,揭竿而起!”
张良的回答令得郑国摇了摇头。
“治粟内史,莫非我说得不对?”
“我并不准备就这个问题回答你,我仅仅是想要告诉你,待会见到陛下,可别这么说。”
“哼,陛下!陛下!郑国,你可还记得韩王对你的嘱托!”
见张良提及韩王,郑国神色依然如常。
他依然没有回答张良的这个问题,而是话锋一转道。
“子房,你可知我当初为何会投靠秦国。”
郑国突然的话语,令得张良神情一怔。
片刻的功夫后,张良摇了摇头。
他又不是郑国肚子里的蛔虫,怎么可能会知道郑国的想法。
“原本,我是带着国君的命令来到秦国,建议当时的秦国,引泾水东注洛水为渠,以此来使秦人疲敝。
但是,在开凿的过程中,我从秦国的身上,发现了另一种的可能性。”
“另一种可能性?”
张良皱着眉头,自言自语了一声。
“没错,那便是终结乱世的可能。
自从周平王东迁之后,王室衰微,不能担负起天下共主的责任,于是,一场持续了几百年的乱世就此展开。
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战事,数不清的百姓流离失所。
而当时的秦国,毫无疑问,是唯一能够终结乱世,使天下重新一统的国家。
“所以,这就是你将韩国卖了的理由?”
“子房,韩国的灭亡是必然的,其地处秦,魏,楚三国的包围之中。
当年的马陵之战,长平之战,皆是因韩国而起,韩国早就已经陷入到被周边国家的裹挟当中,名存实亡。
另外,韩国位于秦国函谷关外,秦国要想灭亡其他五国,就必须要先灭韩国。
因此,即使没有我,韩国最终也会走向灭亡。”
“即便如此,那也应该寻求救国之法,而不是像你这般,直接投靠敌国。”
“就像我先前说的那般,如果韩国继续被裹挟着前进,那即使韩国依然存在,那韩人因为频繁的战事,最终又能有多少人活下来呢?”
“为国战死,也总好过被徭役累死好。”
“子房,你还不知道吧?”
“知道什么?”
张良很是疑惑。
他不明白郑国怎么为何突然又扯到了另一个话题。
“陛下近日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,不仅大大降低了徭役的强度,并且还对参加徭役的百姓进行优待。
并且,这段时间,我大秦的律法也有所改动,相较于以往,更加的宽松。
像你说的因为徭役累死一事,想来应该不会发生了。”
张良被郑国的一席话搞蒙了。
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嬴政吗?
怎么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?
还是说,嬴政此举背后,有着其他的阴谋......
当张良因为这个问题陷入沉吟之际,马车已经行进到了咸阳宫的门口。
而这时,已经有人提前在门口等待了。
原本骑在马上的章邯,见到伫立在门口等待之人时,神情不由得一怔。
他没想到这位竟然回到了咸阳。
愣神片刻后,章邯翻身下马,来到了等待之人的跟前。
“蒙将军。”
等待之人不是别人,正是蒙恬。
“章将军,陛下收到了你的禀告,特命我在此等待,由我领张良去面见陛下。”
蒙恬说完,取出了嬴政交予他的信物。
见到嬴政的信物,章邯忙回应道。
“是,蒙将军。"
随后,章邯领着蒙恬来到了马车边上。
“治粟内史,接下来由蒙将军领张良前去面见陛下。
“蒙将军?”
马车外章邯的声音,令得马车内的郑国与张良齐齐一愣。
郑国没想到,在北方抵御匈奴的内史蒙恬,竟然在他找寻张良的这段期间回到了咸阳。
至于张良,眉宇间闪现过一抹忧虑。
如果不出意外,马车外章邯所提到的蒙将军,应该是蒙骜之孙、蒙武之子,为秦国镇守北方的蒙恬。
蒙恬竟然回到了咸阳!
并且,接下来是由蒙恬领他去见嬴政!
事情正朝着他计划以外的方向发展。
原本,以他的想法,既然是嬴政要面见他,那就很有可能是两人私下会面。
如果那样,他就可以伺机而动,找寻机会对嬴政下手。
但是,蒙恬出现在这……………
蒙恬不同于章邯。
蒙家三代为秦国卖命,所以蒙恬深得嬴政的信任。
如果他与嬴政见面时,搞不好蒙恬也会在现场。
而这,无疑会使他的计划增添很多的变数。
事实上,嬴政就是这么想的。
尽管历史上记载,张良身体瘦弱。
但是他可不打算和张良赌命。
所以,他将蒙恬召回,还有这个目的。
经历了一阵天人交战,张良长舒了一口气。
对他而言,目前似乎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来都来了,那肯定要见秦始皇一面。
至于见到秦始皇嬴政后怎么办,只有等见到后才知道。
几息的时间后,郑国与张良依次走下马车。
在与郑国经历了一番寒暄,蒙恬的视线落在了郑国身后的张良身上。
张良给蒙恬的第一印象是瘦瘦弱弱,病殃殃的,仿佛下一刻就会被风吹走一般。
但是,蒙恬并不会小瞧眼前的这位张良。
通过后世之行,他可是了解到,这位瘦弱的张良,前段时间竟然谋划了一场针对陛下的刺杀行动。
要不是知晓陛下想要招揽张良,他恐怕现在就要动手,好好惩治一番张良了。
被蒙恬注视的张良,没有给蒙恬行礼,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,就这么直挺挺地站在原地。
蒙恬也没有过多的废话,对着张良冷冷地说道。
“张良,请吧!"
经过一炷香的时间,蒙恬带着张良进入到了殿内。
进入殿内的张良,一眼就看到了在不远处的高台之上,有着一位身高九尺,负手而立的身影。
不用说,这就是嬴政。
至于他正在看的东西,张良一时也认不出那是什么。
“陛下,臣已将张良带到。”
行至殿中停下,蒙恬朝着上方的嬴政拱手行礼道。
听闻蒙恬的禀告声,嬴政转过身子,那双如鹰一般的眼睛,直直地盯着下方站立的张良。
与此同时,张良也在望着嬴政。
一时间,两人四目相对。
说实话,这是张良第一次亲眼见到嬴政。
因为以往嬴政出行,都是身处在车銮之中,神龙见首不见尾。
而这第一次见面,嬴政就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印象。
光是那双摄人的眼眸,就令他感到浑身不适。
就好似被全部看穿一般。
当然了,尽管嬴政的眼眸无比冰冷,但在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看来,这都算不上什么。
因此,他一边迎着嬴政的目光,一边思考着嬴政此行召见他的目的。
在来此的途中,其实他也询问过治粟内史郑国嬴政召见他的目的。
但是郑国似乎对此也是不知情。
当然,也有可能是郑国不打算告知他此事。
回忆转瞬即逝,此刻的张良,将注意力全都集中于嬴政身上。
他发现,即使自己未给嬴政行礼,嬴政望向自己的目光中也并未动怒。
相反,他甚至感受到嬴政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戏谑。
这是什么情况?
张良皱着眉头,百思不得其解。
望着下方笔直站立的张良,嬴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神色。
张良可能不了解他,但是他对张良,可谓是一清二楚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他甚至要比张良都要了解他自己。
在场上沉寂了几息的时间后,嬴政莫得感情的声音自高台上传来。
“朕应该称呼你为张良,还是称呼你为博浪沙刺杀的主谋者。”
随着嬴政的话音落下,张良顿时瞳孔微缩。
尽管他当初被章邯堵在食肆之际,就曾想过嬴政是因为此事找他。
但是,之后郑国的邀约,令他将这个念头打消了。
因为凭借他对嬴政的了解,如果嬴政知晓了是他主导了博浪沙的刺秦,那应该是将自己千方百计地抓住,然后活活折磨至死。
可嬴政并没有这么做,反而是命令郑国与章邯,将他带来此地。
说实话,嬴政的这个操作他也看不懂。
难不成,是想让自己当着他的面被活活折磨至死。
11.......
这倒是很符合嬴政的性格。
当然了,如果真是这样,他可不会束手待毙。
他势必会奋力一搏,以身殉国!
在张良盘算着接下来的动作时。
张良身侧的蒙恬,此刻紧紧地盯着张良。
陛下与张良间隔这么远,他倒不担心张良对陛下产生威胁。
只是,陛下先前叮嘱过他,要看好张良,别让张良干出自杀一事。
不过,令蒙恬有些许意外的是,张良在神色紧绷了几息后,突然莞尔一笑。
此刻的张良也想清楚了。
尽管自己最终都要身死,那他死前也要给嬴政添点堵。
“我乃一亡国之人,随便始皇怎么称呼。”
张良冰冷的回应,令嬴政不仅没有生气,反倒是提起了兴致。
“说起来,你刺杀我,想来就是因为我将你韩国灭亡了吧。”
见嬴政并非因自己的语气不善而动怒,张良心中满是疑问。
这不对啊。
他都这么说了,嬴政都不动怒吗?
沉默片刻后,张良眉头微皱,徐徐说道。
“没错。”
“你应该知道,朝代更迭乃是自然规律,就例如周灭商那般。”
“你岂能与周武王相提并论,向你这般的暴君,人人得而诛之。”
面对着言辞激烈的张良,嬴政无所谓地笑笑。
换做是以前,张良如此言语,他肯定二话不说,直接让人将张良拖出去大卸八块。
但是,经过了后世之行,如今的他已经脱胎换骨了。
紧盯嬴政反应的张良,脸上写满了疑问。
自己的冷嘲热讽,居然令嬴政笑了?
这嬴政是不是脑子坏了?
“张良,朕有信心能够做到远超周武王的功绩,不知道你想不想亲眼见到那一天?”
听着嬴政的“夸夸其谈”,张良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嗤笑。
嬴政竟然想完成远超周武王的功绩?这未免太过异想天开。
周武王那可是创立了八百年的周朝,嬴政呢。
恐怕短短几十年,秦朝就要灰飞烟灭了。
嬴政是不是得了失心疯?竟然还就此事询问他?
“不知你是何意?”
“朕欲重用你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