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现在的刘庄而言,还有着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得到解决。
那便是六后临朝之事以及其对应的外戚干政。
实际上,从方才店家的话语中,他就已经获悉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。
因为皇帝年幼登基,才有了六后临朝。
而皇帝年幼的原因,是因为前任皇帝英年早逝。
因此,只需要在某种程度上,保证皇帝不再英年早逝,那六后临朝之事,也就不会再度上演。
没有了太后临朝称制,那外戚干政自然也无从谈起。
至于如何确保皇帝不再早逝,先前店家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。
除了重建皇城以外,还可以利用后世的医术,来改进大汉的医疗条件。
此举,不仅可以使皇帝的寿命得到保证,百姓的寿命也有可能获得一个极大的提升。
这也算是无形中增加了大汉的国力。
当然,最为关键的一点,是有了班昭,这位永平一朝的代理人。
根据店家所言,班昭那可是活到了邓绥时期。
所以,凭借班昭这个永平一朝的代理人,确保他大汉两三代性命无虞,想来是没有问题的。
至于两三代之后嘛......
这就得询问店家了。
“店家,不知你可有好办法,避免外戚干政?”
一提到外戚干政,在场秦汉之人的目光,全都汇聚到了张泊的身上。
秦汉时期,均是出现过外戚干政的例子。
因此,他们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“外戚干政,其实主要问题就发生在太后身上。
你们汉朝太后的权势极大,因为她可以临朝称制,以皇帝的命令发布诏书。
如果遇到邓绥那般的太后,倒也还不错,可是历史上有几位邓绥呢。
至于大多数太后嘛,都会放任外戚干政。
也算是吸取了你们汉朝的经验教训,所以你们之后的朝代都极大地限制了后宫的权力,甚至逐步演变成了‘后宫不得干政”的这一条铁律。
“后宫不得干政………………”
秦汉时期的几位皇帝各自念叨了一声。
“店家,如果后宫不得干政,那幼主登基,朝政动摇,谁站出来主持大局,起到稳定朝局,维护皇权延续的作用呢?
或者说......设立辅政大臣?”
刘庄的目光下意识地望向了刘彻的方向。
孝武皇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因为担心主少母壮,吕后之事重演,于是在立太子前,就提前赐死了孝昭皇帝的母亲钩弋夫人。
而为了能够让孝昭皇帝能够顺利长成,孝武皇帝选择了大将军霍光,御史大夫桑弘羊,车骑将军金日?,左将军上官桀四位顾命大臣,来辅佐孝昭皇帝。
尽管这四位辅政大臣之间发生了一些内乱,但是事实证明,孝武皇帝选的没错。
在这四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下,孝昭皇帝时期的大汉,总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但出乎刘庄意料的是,在他的问题提出后,最先回答的不是店家,而是孝武皇帝。
“设立辅政大臣一事,不妥。”
刘彻摇了摇头。
尽管在史书中,他了解到几十年后的自己,设立了四位辅政大臣,来辅佐他的儿子刘弗陵。
但是,那是万不得已情况下的无奈之举。
当时,他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据儿,因为巫蛊之祸身死。
而他也时日无多,重新设立太子迫在眉睫。
其中二子刘闳早逝,仅剩下了三子刘旦,四子刘胥,五子刘?(bó),以及六子刘弗陵。
三子刘旦在据儿死后,提出放弃封国,进宫担任护卫。
刘旦的想法即使是现在的他都清楚是怎么回事。
他就是看上了那个太子之位。
所以他直接就将三子刘旦剔除在外。
四子刘胥,为人奢侈,喜好游乐,而且行为举止毫无法度,因此他也不打算将太子之位传给他。
至于五子刘?,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。
但他的舅舅李广利与丞相刘屈,谋划立他为太子,在事发后,李广利投降匈奴,刘屈被腰斩。
所以他对五子刘?,很是不喜。
另外,在他离世前一年,五子刘?先行一步离世。
最后,仅剩下六子刘弗陵一人。
尽管当时六子刘弗陵年纪不大,仅有五六岁。
可他体格健壮,聪明伶俐,很像他小时候。
所以,他最终就将刘弗陵定为了太子。
而且,为了防止吕后之事重演,将来的他还除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。
而面对着幼主登基,没有太后这一情况。
采用辅政大臣,是那时候的唯一办法。
事实证明,霍光的确没有辜负他的期望,连续辅佐三位皇帝,将大汉带至巅峰。
可历史上有几位霍光呢?
要知道,他可不仅看过记录着大汉历史的《汉书》与《后汉书》,他还看过记录着有关刘备生平的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。
在书中,有一人,名为司马懿。
他曾经被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?,立为辅政大臣。
但是最终,他篡夺了曹魏的江山。
所以,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,他是不愿意设立辅政大臣的。
刘彻反对立辅政大臣一事,令得刘庄神情一怔。
“孝武皇帝,历史上......”
“历史上那实属无奈之举,你要知道,像霍光那般的人物屈指可数。
如果辅政大臣有异心,那造成的破坏无疑比外戚还要大。
"......"
沉吟片刻后,刘庄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虽然他理解了孝武皇帝的意思,但既不要后宫干政,也不设立辅政大臣,那幼帝登基……………
刘庄下意识地就将目光望向了,提出这个建议的张泊身上.......
“店家,不知你可有办法在后宫不能干政的基础上,又能够保证没有权臣,政局稳定?”
“这就不得不提你们孝武皇帝当年设立的尚书台了。”
张泊面朝刘彻说道。
"MA......"
刘彻陷入了思索。
当年,他为了强化皇权,设立了一个独立于丞相府,御史大夫府的特殊部门,其名为尚书台。
自此以后,所有的政令不经过丞相府,御史大夫府,而是直通尚书台。
可店家提到尚书台的含义是......
刘彻直直地看着张泊,等待着张泊的回答。
“老刘你通过尚书台,来分化宰相的权力,其实还可以往下细分。
例如你们百年后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制,进一步细分了宰相的职能。
千年之后的宋朝,设立参知政事,枢密使、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、军事、财政权。
至于更为之后的明清两朝,则是连宰相一职都取消了。
而采用内阁与军机处。
内阁与军机处内官员的品级可能不高,权力完全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和授权,便于皇帝直接控制,且不易形成世袭权臣家族。
他们主要负责起草诏令,提供咨询,决策权牢牢在皇帝手中。
所以说,明清时期是皇权的巅峰时期。
但是,这些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。
尽管分化权力可以后宫不得干政的情况下,减少权臣的诞生,但是此举会使工作效率降低。
另外,这也高度依赖皇帝个人能力和勤政程度,一旦遇到平庸、昏聩等皇帝,那无论什么制度,都有被突破的可能。
而除了变相集权外,历史上还有许多诸多的方式,来防止外戚干政。
例如用宗室的力量,诸吕之患能够平定,朱虚侯刘章在其中功不可没。
汉和帝能够铲除窦氏,也与他的那位被废除太子之位的皇兄刘庆有关。
另外,也可以选拔有才能且忠诚的宗室成员进入中枢议政。
但必须严格控制其权力边界,防止其利用宗室身份结党营私。
不过,显而易见,利用宗室也有不好的地方,因为宗室也会叛乱。
就像早年的七国之乱一样。
此外,还有通过宦官与外戚对抗的。
因为宦官名义上乃是皇帝的家奴,与皇帝高度绑定,所以皇帝一般也喜欢重用宦官。
不说之后的朝代了,就说后汉,就不止一次的发生过皇帝通过宦官,与外戚的对抗的事件。
例如先前提到的汉和帝刘肇,就曾用宦官传递过情报。
当然,因为刘肇是一位明君,所以宦官在他的任上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。
但是到了后汉后期,因为皇帝的水平不够,致使宦官一发不可收拾。
外戚干政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宦官干政。
刘庄,你肯定想象不到,你后汉的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,竟然喊宦官父母。”
刘庄此刻的脸色,阴沉地就仿佛要滴出水了一般。
皇帝喊宦官父母,这种事闻所未闻。
“而这,也是我要与你们说的。
其实外戚干政一事,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。
因为外戚本身,也算是皇帝能够调动的资源之一。
如果因噎废食,废除了这一条臂膀,那就意味着宦官,大臣,宗室势力等势力的膨胀。
而且,无论是什么制度,都得依靠皇帝本人的智慧,权术,勤政程度和识人之明。
而一旦遇到平庸,昏聩,年幼或怠政的皇帝,那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。”
张讲述完成后,场上沉默了几秒。
“多谢店家指教。”
几秒后,刘庄向张表达了由衷的感谢。
店家说的确实在理。
任何制度最终都躲不过时间的流逝。
与其担心将来极为久远的外戚干政一事,不如将目光放在眼下。
还是先行教育好姐儿吧。
如果,他能够活到肇儿那时候,连带着教导肇儿就好了。
忽地,刘庄猛地意识到一件事。
自他来到后世后,貌似就一直没有询问店家,有关自己的寿命一事。
“店家,你先前提到,后汉的皇帝与皇后的寿命普遍不长,不知我与我皇后的寿命如何?”
“刘庄你的寿命是48岁,至于你的皇后,则是40岁。”
"48......40%......"
说实话,尽管自己的寿命较之父亲少了十五岁,但对自己的寿命,刘庄还是很满意的。
因为这寿命放在前汉时期,都能够排的上号。
可他皇后的寿命,属实有些低了。
仅仅活了四十岁。
这在两汉所有自然死亡的皇后中,也算是垫底的存在。
就连孝成皇帝自杀的皇后赵飞燕都不如。
一想到这,刘庄的脸上便升起了一股浓浓的担忧。
“店家,既然我皇后早逝,不知可否让我皇后来后世诊治一番?”
“这个自然没问题,不过,距离你皇后逝世还有十八年,就算检查应该也检查不出什么。”
“这样啊......”
“不过,没事,明天也是捎带的事。”
“多谢店家,另外,我还想询问一番我母亲的寿命。”
东汉,永平五年,南宫。
刘庄的身影陡然出现在殿中。
而与他一同出现的,除了之前跟着前往后世的班固三兄妹以外,刘盈,刘彻以及嬴政,也都带着各自朝代的人来到了永平五年。
“孝惠皇帝,孝武皇帝,始皇,这便是我平日处理政务所在,其名为却非殿。”
听着刘庄的介绍,嬴政与刘彻均是一脸古怪。
他们都从《后汉书》上看到过这个名字,但在《后汉书》上,这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名字,而没有任何释义。
嬴政瞥了眼身侧的刘彻,见刘彻的眉头也皱着,他便知道,即使是汉朝人的刘彻,也不知道这却非殿名字的含义。
他当下心情大好。
不过,也不知道刘彻怎么想的,明明不知道这却非殿的含义,却不问,
他可还在这等着呢。
嬴政的思绪并未持续太久,就被刘庄的一番话拉回了现实。
“接下来,我带三位去见母亲一面,想来母亲如果知晓了后世以及其他朝代一事,肯定会很开心。”
之所以刘庄从后世回来的第一时间去见母亲,倒不是他心血来潮。
就在刚刚,他在店家那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。
他的母亲,在永平七年离世。
也就是说,母亲还有两年的寿命!
一想到母亲还有两年的寿命,他就感到痛心疾首。
父亲已在五年前离世,他不想在两年后再失去母亲。
所以他此行回来的第一件事,就是告知母亲后世一事,以便带母亲前往后世诊治一番。
面对着刘庄的邀约,刘彻微微颔首。
尽管汉光武帝刘秀已然不在,但是他的皇后阴丽华可依然健在。
而他此行来东汉的目的,除了见识一番东汉时期的繁华景象外,也是为了见这位汉光武帝的皇后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