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赵匡胤这么一夸奖,即便是赵煦,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一抹不好意思的神情。
朝着李清照的方向感激地看了一眼,赵煦谦虚地说道。
“太祖,孙所做的这些算不得什么。”
“你不用妄自菲薄,光是能够一转我大宋的颓势,将压制我大宋许久的西夏打败,实现拓边之举,你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更不要说,在你的带领下,如今我大宋呈现出一派盛世之景。
而且,多亏了你,南宋的政局才能够稳固。
要不然,指不定赵构那家伙,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呢。”
赵匡胤的话倒是给赵煦提了一个醒。
“太祖,您已经知道赵构之事了?”
“没错,我已经从店家那获悉了赵构那混账干下的事情,他简直就是我大宋之耻,这家伙最好祈祷别落在我手里,要不然………………
与赵煦说完话的赵匡胤,冷哼一声,握紧了拳头。
知道太祖对赵构的意见如此之大,赵煦便将他前段时间的动作告知了赵匡胤。
“太祖,其实孙已将赵构带回了元符一朝。”
“嗯?你将赵构带回了元符一朝?店家不是说你设立了一个朝廷,与赵构分庭抗礼吗?”
“太祖,目前南宋一共有两朝,分别是建炎一朝与淳熙一朝,建炎一朝的赵构孙暂时拿他没什么办法,但是淳熙一朝的赵构已经被孙带回。”
将赵构带回元符一朝后,赵煦也曾想过,直接将赵构杀之而后快,一了百了。
但是略微一想,这么做,实在是太便宜赵构了。
考虑到可能过段时间,太祖太宗就会抵达后世。
到时完全可以将赵构交于太祖太宗之手,让太祖太宗发落。
于是他暂时放了赵构一马,将之圈禁在皇宫之中。
反正也不需要付出什么,仅仅是每日三顿饭罢了。
况且,鉴于赵构的书法能力出众,店家又喜爱书法。
所以他平日里也会为赵构提供一些笔墨纸砚,用作书写之用。
“嗯?淳熙一朝的赵构?也就是说,他活着便退位了?这倒是稀奇。”
此时的赵匡胤也不管什么有的没的,既然这赵构落在他手里,那他就完了。
“走,赵煦,领我去见一见这位赵构。”
黄昏时分,大宋皇城。
夕阳西沉,金黄色的余晖洒落在巍峨的宫墙上,映出斑驳的光影。
而在一处偏僻的宫墙之内,正有一人手持毛笔书写着书法。
这人便是被赵煦从淳熙十四年带来元符三年的赵构。
写了十几息的时间,赵构将手中的毛笔放下。
不知为何,他的右眼皮总是跳动,似乎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般。
想到这的赵构惨然一笑。
还有什么能比当今的境况还要糟糕的吗?
不久前,他还是淳熙一朝受人尊敬的太上皇。
但是现在......
他来到了元符三年,这个他还未出生的年份,被圈禁起来。
不仅每日粗茶淡饭,甚至连活动都受到了限制。
生活较以往可谓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。
念及至此,赵构揉了揉眉间。
曾经,他也想过一了百了,但是又不敢。
所以如今也就只有在这里得过且过。
忽地,双眼紧闭的赵构听到庭院外传来一阵人声。
随着眼眸睁开,赵构看到了元符三年的官家,同样也是他六伯的宋哲宗赵煦,领着两位中年男人来到了他的这间庭院。
同一时间,赵匡胤的目光直接锁定了身在庭院中的赵构。
他没有任何废话,三步并作两步朝着赵构走去。
还未等赵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,赵匡胤已经行至了赵构的面前。
看着眼前一脸懵逼,已经耄耋之年的赵构,赵匡胤气不打一处来。
从赵煦口中,他得知了这狗日的赵构,竟然活到了八十岁!
赵匡胤越想越气,一把将还处在懵逼状态的赵构拎起,伸出蒲扇般的巴掌朝着赵构脸上招呼。
“就你叫完颜构是吧,就你想要和金国媾和是吧,就你杀害功臣是吧......”
被赵匡胤扇着巴掌的赵构口齿不清地说道。
“你是......”
“我乃赵匡胤!"
看着后代赵构被打,一旁的赵光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,而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。
他的鼻子直到现在还在隐隐作痛。
忽地,赵光义注意到,他的这位后代面前的条案上,有着一副字帖。
他好奇地拿过字帖,仔细端详起来。
不多时,赵光义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神色。
果然不愧是他的后代,竟然有着如此精妙的书法。
扇了几息的功夫,赵匡胤将掉了几颗牙,已经被吓到不省人事的赵构扔回了座椅上。
虽然刚刚扇了赵构很多巴掌,但是赵匡胤心中依然郁结难平。
他还没有过瘾,这赵构就已经吓晕过去了。
着实无趣。
要是能够抓到建炎一朝的赵构就好了。
年轻的赵构打起来一定很过瘾。
这时,赵匡胤瞥到了手里拿着字帖仔细端详的赵光义。
“老三,你看看你的好后代,和你简直是一个德行!将精力全都放在这些上面!”
赵光义选择保持沉默。
他的子孙中又不是只有赵构一个王八蛋,不还是有赵煦这般英明的官家吗。
不过,虽是这么想,但赵光义可不能这么说。
不然的话,二哥可就要将怒火宣泄到他身上了。
见此情景,赵煦忙出来打圆场。
“太祖,不知如今该如何处置赵构?”
“此事你看着办就行。”
后世,一大早。
农家乐的门口薄雾还未散去,就听得“吱嘎”一声,农家乐的大门被打开。
走出农家乐的张泊,深吸一口空气中弥漫的泥土香气,略微地活动了一番筋骨,便准备回到农家乐中。
不过,在返回农家乐的时候,他蓦然发现,大门边上倚靠着一个人。
“我去,老赵,你怎么在门口都不发出声音的?”
“店家,我这不是为了不打扰你嘛?”
“行吧,对了,老赵,怎么就你一人,你的三弟赵光义先前不是跟随着你一同前往赵煦一朝嘛?你三弟人呢?”
“店家,我与老三在赵煦一朝待了两日便返回了食肆,但是等我们到达食肆的时候,天色已晚,大门紧闭,于是我与老三并未打扰,就先行一步返回了开宝六年。”
“这样啊......那你此次前来,莫不是有着要事?”
罕见地,赵匡胤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极为郑重的神色。
“店家,我这次前来,确实有要事要与你说。”
“行吧,赶紧进来吧,有什么事一边吃早饭一边说。”
在院子中正刷着牙的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两人,见到赵匡胤前来,熟络地赵匡胤打着招呼。
“高煦,高燧,你们不会在此留宿了吧,我听赵煦说,这后世的时间可是与我们各朝的时间都不相同的。”
“嘿嘿,老赵,你是没有在此留宿过,等你在此留宿一番,保管你流连忘返。"
“行吧,有时间我一定试一试。”
与两兄弟寒暄完的赵匡胤,目光移向了院子中的刘盈。
与看起来才起床没多久的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俩不同,刘盈显然已经起床有一段时间了。
此时的刘盈,正在院子中打着由张传授的五禽戏。
“店家,刘盈打的这个,似乎是五禽戏?”
“没错,这确实是五禽戏,但这可不是普通的五禽戏,而是师承华佗的五禽戏。
你也知道,刘盈在历史上属于早亡,让他练习五禽戏,算是让他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。”
赵匡胤认同地点了点头。
“店家,你刚刚说师承华佗,那岂不是说东汉末年也来到了后世。”
“没错,现在的东汉末年正值建安十五年。”
“建安十五年......”
“行了,老赵,别傻站着了,有什么事吃饭的时候再说吧。”
待众人围桌坐定,趁着粥需要冷却一番的功夫,张泊向赵匡胤问及他此行来此的目的。
“老赵,说说吧,你此行前来所为何事。”
“我此番前往赵煦一朝,我从赵煦那了解到了我大宋其他所有官家的事迹。’
在张惊讶的目光中,赵匡胤从袖口处掏出一部手机。
看到这一幕的张泊傻眼了。
他貌似并没有给赵匡胤手机。
那么这个手机就只有可能是宋哲宗赵煦的。
好家伙,赵匡胤直接将赵煦的手机拿到手了。
“从这些官家的事迹中,我发现老三的后代有大问题。
像老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,签订的那什么‘檀渊之盟',明明是我大宋取得了胜利,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我大宋每年向辽国提供岁币。
虽然看上去仅仅花费少量的代价便可换的长期的平稳,但是这也令得我大宋军备荒废,为以后的战事埋下隐患。
而且,以他那成就,哪来的脸泰山封禅,简直把我大宋的脸都丢尽了。”
听着赵匡胤愤慨的陈述,张摸了摸鼻子。
封禅泰山起源于秦始皇嬴政,是秦始皇嬴政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而举行的仪式。
之后有成就的帝王都会去封禅泰山。
汉武帝刘彻,汉光武帝刘秀,唐高宗李治,唐玄宗李隆基......
但是有一人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。
那就是宋真宗赵恒。
原本,泰山封禅的含金量很高,但是就因为宋真宗赵恒封禅之举,导致在他之后,再也没有人前去泰山封禅了。
在张泊感慨的同时,赵匡胤还在吐槽。
“还有宋仁宗赵祯,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,但是在他任上,一系列的问题也都随之展现,例如边患问题,冗费问题。
宋英宗赵曙,宋神宗赵项,宋哲宗三人确实不错,但是他们寿命都太短。
至于宋徽宗赵佶,宋钦宗赵桓以及完颜构………………
呵呵。
因此,我想要换继承人。”
这下子张泊算是明白,为什么这次赵匡胤一个人前来了。
“行啊,老赵,你想换就换呗。”
“但是......考虑到老三这一脉有迹可循,如果我将老三定为继承人,大宋想来会较之历史上更好吧。”
对此,张伯摇了摇头。
“老赵,你将历史发展想的太简单了。
当你来到我这食肆后,你这一朝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与历史记载大为不同的道路。
毫不夸张地说,将来你不仅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,灭亡辽国,甚至还能建立起一个偌大的宋朝。
大宋的历史已经从你这发生的改变,后面的一切也都会紧跟着发生变动,而不会像历史记载地那般发展。
例如在你建立一个新大宋后,你的三弟继承了你的位置,可能他还会重文轻武,但因为没有了辽国,所以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惨败。
光这一点,就已经和历史记载大相径庭,更不好说其他的方方面面了。
所以,你也没必要执着于赵光义那一脉的轨迹。”
张泊的分析,令得赵匡胤如同醍醐灌顶一般,面露恍然之色。
“而且老赵,我想你这次在手机上,仅仅是看了你三弟后代的具体事迹,而未看其他内容吧。’
“店家,你怎么知道?因为我与老三的事迹,店家你已经和我大致提及过了,所以我就没有查看,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老三的后代上,甚至连老三的后代都没有看完,手机就没电了。”
“那是因为,如果你知道你的这位三弟做的事情后,你就不会犹豫继承人之事了。
“老三做的事情?店家,此话怎讲?”
“老赵,你可还记得,我先前和你说的高粱河之战。”
一提及高粱河之战,赵匡胤便是一肚子气。
高粱河之战那可是老三的成名之战,“高粱河车神”之名即使是后世的店家都有所耳闻。
“嗯,店家,我还记得。”
“当初我与你提到过,赵光义独自一人扔下大部队逃生,宋军损失惨重,被辽国斩杀万余人。”
“是,店家。”
赵匡胤下意识地点了点头。
他有些不明白店家为何旧事重提。
莫不是想借此事告知他,老三胆小怕事,不值得托付?
“但是,你有没有想过,赵光义可是率领十万人进攻辽国的,按理来说,没有了赵光义,这十万人恐怕要全军覆没,但是为何却仅仅损失万余人。”
被张泊这么一提醒,久经战场的赵匡胤瞬间意识到了不对劲。
主将消失,按理来说,大军应该溃败才是,确实不应该仅损失这么点人。
“店家,这是为何?”
“因为你的二子,赵德昭。”